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15
浏览次数:
——记集团公司优秀经营管理者陈小兵同志
“荣誉已属过去,挑战尚在未来”——陈小兵作为优秀经营管理者代表在集团表彰大会上发言
中等个头儿,峥嵘岁月中磨砺出来的结实身板,浓密乌黑的一头短发,加上浑厚彻亮的嗓音,陈小兵同志始终给人以清新干练的印象。在整整二十年工作时间里,铜陵海螺、建德海螺、湖南海螺都留下了他耕耘的足迹和奋斗的身影。2010年5月份,接到集团公司一纸任命,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新的人生航站――刚刚组建不久的祁阳海螺。
“我们海螺人都崇尚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怀揣着把海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的理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信仰和信念支撑起一份惊天的伟业。来到祁阳,我跟所有的老海螺人一样,干字当头,实打实地去做。一方面像海绵一样用心学习,把自身专业的‘马步’扎稳扎好,同时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综合型专家;另一方面,要开创性地去推动工作,把工作做好,把事情做实做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优异的业绩回报集团公司的厚爱。”回顾征战祁阳的心路历程,陈小兵侃侃而谈。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祁阳海螺的近两年时间里,他始终牢记集团公司赋予的使命,团结和带领祁阳海螺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快速推进工程建设,确保项目按期点火投运。同时,超前准备和落实试生产工作,顺利地实现了公司由工程建设向正常生产经营过渡。他对内着力夯实基础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优化指标,降低成本;对外加强地方公共关系协调,抓好大协议落实和权证办理工作,努力拓展供销两个市场,使祁阳海螺投产时间不到半年就实现了指标受控、管理受控和安全受控目标,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海螺水泥在湘西南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方龙头舞蹁跹,祁水当惊海螺变。”两年的艰苦卓绝、两年的精雕细刻,如今的祁阳海螺生产经营稳定有序、厂区环境整洁优美、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实现了由粗糙到精致、由贫瘠到繁荣的华丽转身,谱写了工程建设与生产经营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篇章。
攻坚克难 科学统筹 工程建设结硕果
祁阳海螺主体工程开工伊始,项目总图推进、地方关系协调等一系列难题摆在了陈小兵的面前,但他致力于建设一座美丽工厂的梦想并未因此而褪色,相反地,他更加强烈地要让梦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刚到祁阳海螺,就第一时间赶赴工地,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土建、施工单位交流现场情况,了解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及时掌握现场动态,倒排工期,细化工期节点。一方面狠抓土建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合理安排人员加大现场监装力度,狠抓安装进度和质量,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厂前区、熟料生产线、熟料输送与水泥粉磨、余热发电等各标区土建、安装各子项建设有序推进,各系统从2011年5月份开始相继进入到试生产阶段。
试生产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后期生产经营的大局。他深感责任重大,在完善试生产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每一个关键节点的试车,他始终站在现场,与技术人员一道找问题、查隐患,第一时间攻坚破难。有时一蹲现场就是一个通宵,全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饥饿与疲劳。遇到重大紧急情况,他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即时召开专题会分析研讨,及时提出有效应对和保障措施。2011年7月9日,由于篦冷机积料太多无法正常运行,公司上下全力投入到清料中来,陈小兵同志跟所有员工一样,毅然加入到清料的队伍,使大家备受鼓舞,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完成了清料任务,及时地使大窑恢复生产。试生产那段特殊的时光里,早起的同事经常可以看到他从生产线现场回到办公室的身影,汗水打湿了头发和劳保服,昼夜奋战的疲惫不时袭来,但是他依然不管不顾,第二天的试生产协调会和早会又可以看到他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7月14日,公司一期熟料生产线顺利达产达标,水泥粉磨系统于8月13日投入运行,9月19日,余热发电成功并网运行,公司顺利实现由建设期向生产经营期转变。
从孕育到诞生,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一艘行进的现代水泥之舰便在绵延山水间脱颖而出,作为这场美丽嬗变的策划者和见证者,陈小兵经常给干部员工讲的一句话是:“投身海螺的发展大潮并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是一种幸运与荣耀!”在海螺的广阔舞台上,他成就了自己事业的一片天,也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早日实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殚精竭虑 强基固本 生产经营转型快
曾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修企业管理的陈小兵,深谙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忙于抓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同时,他着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使公司生产经营尽快转入快车道。在参照集团公司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祁阳海螺公司实际情况,他牵头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在他牵头组织下,累计制订下发涉及矿山、工艺、装备、安全环保、工程、质量、供应、销售、财务、劳动行政人事专业共140多项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抓落实,确保了祁阳海螺公司制度完备、政令畅通、管理到位。
祁阳海螺转入到生产经营阶段以后,他以提高运营质量和促进管理转型为抓手,积极加强生产组织建设。通过各种专业会议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逐步建立起统一管理、协同运作、分工明确的运转体系。2011年11月份,祁阳海螺熟料水泥产量和发运量双双创历史最好记录,窑运转率达100%。
为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陈小兵同志明确内控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延伸管理链条,通过定期召开的成本分析会,认真总结成本管理经验,分析不足,梳理出生产经营中难点、重点和主要风险点,加强成本意识宣贯,突出挖潜增效,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狠抓设备运行管控,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坚持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为重点,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脱硫石膏使用率达100%,每年消化当地大量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余热发电系统投入运行,吨熟料发电量稳定,在环保、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刚投产的新公司,产品市场开拓面临周边企业的激烈竞争,产品销售面临巨大的压力。陈小兵同志与销售战线的同志一起深入衡阳、永州等一线市场广泛调研、走访水泥销售商,了解和掌握市场第一手信息,指导确定产品销售主战场和销售策略,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了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快速打开了销售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迅速成长为在当地具有市场绝对话语权的水泥生产供应厂家。
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 扬企业文化魅力
“优秀的文化才能凝力量、聚人心”,陈小兵如是说。祁阳海螺新进员工达400余人,为了使新进员工早日融入公司,他始终将传播和传承海螺文化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召开会议,还是个别谈心,他首先讲解的就是海螺文化的内涵和实质,不厌其烦地给予员工文化熏陶,并专门设计制作了企业文化宣传橱窗、印制了《企业文化手册》发放至每位员工,让海螺文化深入人心。
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保障。2011年上半年,祁阳海螺投产在即,他通过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多方出击,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方位展示公司亮点,吸引各类人才集聚公司。累计组织20余次人员招聘,共招聘各类人才400余人。同时,他积极加强公司制度培训、操作技能和企业文化宣贯,增强新进人员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与铜陵海螺、双峰海螺、湖南海螺等成熟基地取得联系,通过以老带新,抓好新进人员“传、帮、带”,使新进人员尽快融入到公司管理氛围。通过干部考核、技术管理骨干竞聘、员工考评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激发队伍活力,畅通员工成长晋升通道,全方位提高干部员工综合素质和驾驭能力,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梯次分明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快速步入良性循环提供了良好的人力智力保障。
公司每月组织召开后勤生活管委会例会,陈小兵从食堂物资调研与采购验收、菜肴质量、就餐服务、宿舍设施维护及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广泛征求员工后勤改善意见和建议,细化后勤食堂管理和服务,着力提升后勤满意度。他还积极创造条件,在公寓楼增设了乒乓球室、桌球室和员工阅览室,节日期间倡导开展形式各样的文娱和培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
2011年9月25日,制造分厂原料工段行车工廖新施在赶往公司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横祸使其脑部挫伤和全身软组织多处挫伤。陈小兵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关切询问伤者病情和家庭情况,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掀起爱心捐助活动。仅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迅速募集到捐款二万多元,将公司的关爱之情及时传递到困难员工家庭,给廖家人注入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使员工感受到海螺大家庭的温情和温馨。
如今,公司办公楼、厂区食堂、宿舍楼、熟料生产线区域、余热发电区域相继实现绿化,共栽种各类苗木5000多株,铺种草坪达3万余平方米,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山水新企入画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