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螺集团    |   

技术创新促发展 优化升级向未来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2-26

浏览次数:

——海螺水泥在浙江

    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之际,由浙江省建材工业协会起草编辑,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亲手题序的《春华秋实—浙江建材五十年》大型画册中,生动描述了海螺水泥在浙江引领水泥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另悉,在12月10日召开的浙江省建材工业协会2009年年会暨三届四次理事会上,海螺水泥浙江区域管理委员会主任汪纯健荣获浙江省建材行业“功勋企业家”称号,这是浙江省及建材行业有关部门对海螺水泥在浙江发展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春华秋实—浙江建材五十年》大型画册中的海螺水泥介绍

    在浙江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海螺水泥凭借集团资源、物流、管理、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在浙江加快水泥结构优化升级和完善市场布点。截止2009年底,海螺水泥在浙江已形成熟料产能180万吨,水泥粉磨能力超1000万吨的规模。海螺牌水泥产品被广泛应用在浙江重点工程建设,如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秦山核电站、天荒坪水电站、舟山连岛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杭千高速公路、杭甬高铁、宁波大剧院等重点工程。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螺水泥签约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

杭千高速公路

宁波大剧院

汪纯健同志被授予浙江省建材行业功勋企业家

    以先进工艺技术为手段,谋求企业快速发展。海螺水泥在浙江建设的建德海螺一期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是浙江省首条5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配套的余热发电项目被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降耗办公室评为“优秀节能示范项目”;宁波海螺一直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系统等手段,坚持实践优质、高产、低耗的生产管理思路,使公司各项能耗指标一直引领于同行业同类型生产线,为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树立了典范,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评为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称号;强蛟海螺引进的2台4.2*13m的带辊压机联合磨机分别于2009年5月份顺利投产,产量高、能耗低、水泥颗粒级配好,开创了国内水泥联合粉磨的先河。

浙江省首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

宁波海螺脱硫石膏输送线和收尘技改

宁波海螺荣获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强蛟海螺2台4.2×13m带辊压机联合磨机高速运行

    变废为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海螺水泥在浙江省每年利用余热发电达7600万度,按照可比计算节约用煤2.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每年消耗粉煤灰200万吨,脱硫石膏70万吨,同时消耗铁矿渣、钢渣、炉渣等工业废渣,一方面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处理了大量城市工业垃圾,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建德海螺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

    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提升公司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建德海螺矿山首创“竖井平硐”工程,并被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评为省级“绿色矿山”;宁波海螺秉承“至高品质,至诚服务”的经营宗旨,所生产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级硅酸盐水泥和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产品被浙江省建材协会评为“绿色产品”;海螺水泥浙江区域所有单位为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分别引进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体系认证。

建德海螺矿山首创“竖井平硐”工程

    随着被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浙江省2009年重点工程”的建德海螺二期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配套余热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其承载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突破传统水泥生产理念,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难题,引领水泥行业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海螺水泥将在浙江省、市各级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示范和推动作用,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开拓进取,加大技术创新,为浙江水泥行业管理创新、技术优化、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建德海螺

宁波海螺

上虞海螺

宁海强蛟海螺

台州海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