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螺集团    |   

扶绥海螺举办“同赞祖国美,激情海螺人”大型文艺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9-30

浏览次数:

    时序更迭,甲子轮回。2009年10月1日,将迎来伟大祖国的60周年华诞。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的扶绥海螺繁花似锦、红旗飘扬,灯笼高挂,处处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

厂区花繁似锦,灯笼高挂

    9月28日晚,“同赞祖国美,激情海螺人”——扶绥海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暨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在公司宾馆喷泉广场隆重举行。区域领导、区域子公司领导、海螺职工、职工家属、贵州学员、附近村民代表等300多人,欢聚在宾馆喷泉广场,用欢快的歌声,精彩的舞蹈,唱出了海螺职工丰收的喜悦,舞出了海螺人奋进的步伐,展现了海螺人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海螺文化和当地文化融洽发展,祝福了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此次文艺晚会是扶绥海螺公司根据集团公司“两节”活动安排,在先前举办职工文体活动周的基础上,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两节”系列活动之一。为办好这次晚会活动,公司党总支、工会、团委以及参演单位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从节目筛选、晚会编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以民族情、爱国情、海螺情为基调,确保了晚会演出质量。同时,晚会也得到了贵州学员和附近村委的友情支持,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

文艺晚会正式开始

现场观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大合唱《歌唱祖国》拉开了文艺晚会的序幕,海螺职工以歌唱祖国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大合唱《歌唱祖国》

    扶绥海螺至扎根于祖国南疆边陲以来,与当地及附近居民、村民和谐相处,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长沙村民改编的歌舞《天路》,借用扶绥地方广为流传民俗民风,以全新的视听感受,把观众带到了美丽神奇的青藏高原。

长沙村民改编舞蹈《天路》

    木棉村村民改编创作的山歌《海螺水泥顶呱呱》,以对唱的形式,唱出了扶绥人民对海螺水泥的拥护与赞誉。

木棉村村民改编山歌《海螺水泥顶呱呱》

    公司文艺宣传队的舞蹈《和谐中华》,绚丽的民族服装,热情奔放的表演,展现了海螺职工团结奋进,祝福祖国和谐稳定。

舞蹈《和谐中华》

    公司职工家属也踊跃参加演出,职工家属的古筝独奏《小河淌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古筝独奏《小河淌水》

    矿山分厂三人合唱的《红旗飘飘》,唱出了海螺人拳拳爱国的之心。

三人合唱《红旗飘飘》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丹桂是飘香的时分,公司文艺宣传队的壮族舞蹈《印象刘三姐》、《扶绥,我的家乡》、《喜丰收》,极具民俗特色,舞蹈轻盈欢快,唱出了丰收了喜悦,表达了热爱美丽扶绥的深情。

壮族舞蹈《印象刘三姐》

壮族舞蹈《喜丰收》

    贵州培训学员表演的节目,成为本次晚会的一大亮点。土家族舞蹈《肉莲花》,舞蹈气势雄壮,吼声震天,刚柔相济,噼啪有声,极具民族性和观赏性。

土家族舞蹈《肉莲花》

    身着贵州苗族服装的贵州学员刘琴林,用苗语演唱的《苗岭飞歌》,声音清亮婉转,把观众带到了贵州苗岭那片神奇的土地。

苗歌《苗岭飞歌》

    贵州学员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青春三部曲》,讲诉了他们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的蜕变,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海螺人的过程,真实而精彩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舞台剧《青春三部曲》(一)

舞台剧《青春三部曲》(二)

舞台剧《青春三部曲》(三)

    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晚会落下了帷幕,展现了海螺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讴歌了伟大祖国60年的辉煌成就。

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晚会演出结束后,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演出合影(一)

演出合影(二)

    扶绥海螺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软实力的建设,日常积极关心职工的后勤生活,每逢节日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让职工感受到了融融的边疆民族大家庭温暖,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海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了良好的和谐企业氛围, 使企业文化真正引领扶绥海螺发展方向,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也注重与周边村民的关系,经常性的开展交流互动工作,有效促进了村企关系的和谐发展,营造浓浓的鱼水之情。

    同时,公司将提前完成9月份的生产经营任务,巨大的鼓舞了广大职工的士气,振奋了广大职工的精神,以更加坚定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全面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