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04
浏览次数:
宁国水泥厂自建厂以来,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生产工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持续加快管理转型和机制创新,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自1987年正式投产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宁国水泥厂积极依托集团优势,全面导入市场机制,持续深化内部改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与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宁国水泥厂全景
持续加强学习,推进科学发展。该厂党委领导班子始终注重加强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发展思路统一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更加准确地把握水泥行业发展规律和集团科学发展规划,找准自身定位,通过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发展优势,为集团快速发展输出管理、品牌、技术和人才。

厂党委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注重技术创新,推进水泥行业建设低投资、装备国产化,运行自动化。该厂在集团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管理、技术、资金、品牌、人才优势,注重技术创新,致力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1987年建成投产的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是我国当时产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大型水泥孰料生产线。1996年10月,海螺自主投资建成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线,国产化率达90%以上,开创了建设低投资装备国产化的先河,为我国水泥工业迅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仅用10个月工期建成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当年达产达标,创造了世界同类窑型建设周期最短、投资最省、达产达标最快的记录。

海螺功勋窑-宁国水泥厂日产4000吨生产线

宁国水泥厂日产2000吨生产线

宁国水泥厂日产5000吨生产线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该厂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确保企业和社会协调发展。1996年,海螺集团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赢得了日本国无偿捐赠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后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在集团关心、重视和支持下,2005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的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配套9100千瓦余热发电项目,成为海螺自主设计、自主成套、自主建设的余热发电系统。目前工厂两套余热发电系统每年可节约原煤5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2万吨。据统计,该厂两套纯低温余热发电自投运以来,截至今年9月14日止,已经累计发电85969万度,并网79112万度,为集团决策把余热发电作为“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人才、管理和效益支撑。

中国首套水泥窑纯低温无补燃余热发电机组

海螺首套自行研发自主建设的9100千瓦余热发电机组
注重质量管理,打造国际品牌。该厂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生产的“海螺牌”水泥,现已覆盖了一般民用和特殊用途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虹桥机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连云港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北京原子能快速反应堆、国家地震监测网等世人瞩目的标志性和高新技术工程。

宁国水泥厂自备内燃机车正将优质水泥运向市场

用海螺牌水泥建造的江苏连云港核电站
加大管理创新,构建和谐企业。在集团指导下,该厂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适时合法合规地完成企业改制,活化经营机制,实现员工由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逐步建立完善“两考一评”人才培养和考评机制,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和后备队伍建设,为集团输出千余名各方面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为集团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厂党委始终注意持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实现能耗指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促进各项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和经营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两个文明同步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局面,取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为推动行业进步、地方繁荣、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全国普法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节能先进企业”、“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等殊荣。(文/图 宁国水泥厂 巴平安 何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