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弋阳海螺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
在建军98周年之际,弋阳海螺组织召开八一退伍军人座谈会,20余名退伍军人参会。会议表彰了4名在公司经营发展中作出较大贡献的退役军人。今天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事迹。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换个战场也要守好阵地。”这是后勤管理班长苏忠财常挂在嘴边的话。2007年入职以来,他将12年军旅生涯淬炼的铁血担当,化作守护企业的坚实盾牌。在安保岗位的十年间,他像警惕的哨兵般昼夜值守,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现场抓获多名盗窃企业物资的不法分子,用“零容忍”态度筑牢财产安全防线。2018年转战后勤,他又把战场攻坚精神融入环境建设:组织专家公寓改造、鱼塘整治,创新打造“开心农场”让厂区变身“生态园”;规划党建主题园、青年活力公园,科学移植千余株树木实现厂区“绿化-美化-亮化”三级跃升。2022年全面接手后勤体系后,他掀起精细化管理革命:严控食材标准让食堂浪费率下降30%,研发特色菜谱温暖职工胃;升级接待服务、改造宿舍设施,让维修响应效率提升50%,新增的健身区、读书角成了职工“幸福驿站”。从抓贼的“铁手腕”到服务的“暖人心”,变的是职责,不变的是“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军人承诺。
“到!”这句在北海舰队服役时喊了5年的应答,至今仍时常挂在骨料分厂安全员汪小明的嘴边。2011年入伍的他,曾参与辽宁舰码头保障任务,荣膺海军集体三等功,那枚军功章至今闪耀着忠诚的光芒。2019年入职弋阳海螺后,他把战舰甲板上的严谨作风带到生产一线。2020年疫情发生时,作为制造分厂安全员的他主动请缨,每日巡查13个工段的防控落实,创新推出“分区管控、错峰就餐”模式,实现厂区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延误,相关经验被《文明江西》头条推广。转岗骨料分厂安全管理后,他发挥电工专长义务辅导3名班组长掌握特种作业技能,将部队“传帮带”传统转化为技术攻坚力;生活中,他坚持无偿献血,在宿舍区推动增设健身角、读书区,用乐观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从战舰甲板到水泥生产线,他始终用“敢打硬仗”的冲锋姿态守护安全红线,那句干脆利落的“到”,是对责任最坚定的应答。
“优秀士兵”“岗位奉献奖”“十佳通信尖兵”——罗伟的军旅荣誉册上,写满了对“精益求精”的追求。2009年入伍的他,将五年军旅生涯锤炼的钢铁意志,化作矿山运输线上的前进动力。2016年入职后,他从矿车操作员起步,创下安全驾驶零事故、油耗降低8%的硬核业绩。晋升为基层管理者后,他参与编写《矿山运输安全操作手册》规范全员操作,带领团队修筑矿山道路7公里、治理边坡12处。在矿山复绿工程中,他创新“梯级固土法”让植被成活率提升35%,让裸露的矿山披上绿装。从迷彩电台到矿车方向盘,从通信保障到运输攻坚,他始终以“冲锋姿态”对待每一项任务。“安全红线是阵地,油耗数据是战报”,这位曾在电波中传递指令的通信尖兵,如今在矿山公路上续写着“退伍不褪色”的忠诚。
“设备稳定就是我的战场,零事故就是我的军功章。”制造分厂发电工段长杨洋的话里,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在部队锤炼的过硬品格,让他在岗位上始终保持着“严慎细实”的作风。作为设备管理骨干,他把军营里的“螺丝钉精神”融入机组维护:淡季检修时紧盯每一颗螺栓的松紧,先后完成汽轮发电机组大修、锅炉换热管更换等关键工程;主动投身技改项目,优化系统工艺流程,让发电系统实现安全事故与设备事故“双零”目标。在团队中,他是“主心骨”,用“传帮带”带出技术过硬的班组;在生活中,他克勤克俭,用质朴纯粹的态度传递正能量。从军营到厂区,他始终以绝对忠诚践行初心,用扎实行动诠释着“退伍军人”四个字的分量。
军装虽脱,军魂永驻;阵地不同,初心不改。苏忠财的坚守、汪小明的担当、罗伟的冲锋、杨洋的严谨,共同勾勒出无数在海螺工作的退伍军人群像。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奋斗证明:无论身在何处,军人的本色永远是照亮前路的灯塔。这个“八一”,让我们向这些“最美退伍军人”致敬,更向所有在平凡岗位上续写荣光的老兵们,道一声:节日快乐!